近日,由福建省科协、福建省委宣传部、福建省文旅厅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福建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圆满落幕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沈剑粦博士创作的科普作品《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骨质疏松症》荣获视频类二等奖,朱培培团队《一个硬币引发的诊事》荣获视频类三等奖,黄巍团队《“红黄绿”交通信号灯,助你规范管理儿童哮喘》、林艳雅团队《ICU救命神器知多少》、陈怡欣团队《拥抱的温度——袋鼠式护理》荣获视频类优秀奖。
本届大赛以“畅想科普 倡响科技”为主题,聚焦科技、健康、绿色等,征集科普视频、科普文章和科普平面设计三类原创作品,面向全省社会各界有科普创作能力的团队及个人,包括省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、社会团体等单位。经宣传发动、初筛审查、专家评审,共产生257件获奖作品,其中视频类作品142件、文章类作品65件、平面设计类作品50件。
沈剑粦博士创作的科普作品《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骨质疏松症》,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形式,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。沈剑粦说,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,因此被称为“寂静的疾病”。但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会出现骨痛、脊柱变形,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后果。因此,早期发现和预防至关重要。
沈剑粦自2017年从苏州大学博士毕业以来,持续深耕医学创新,先后赴南丹麦大学深造并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,这一系列学术旅程为他日后的医技创新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。为从根源上解决骨质疏松问题,他积极致力老年骨质疏松的基础科研工作,2020年前往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,并顺利出站,其关于骨质疏松机制的研究项目获国家基金支持。同时,他还带领团队致力于通过科普教育与基层义诊,提升公众对骨健康的认知,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人健康。此次获奖,不仅是对沈剑粦博士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,也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、追求卓越的结果。
“今后将继续在骨质疏松症领域深耕细作,与同行们携手并进,不断加强学科建设,提升医疗服务质量,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,共同推动我国骨质疏松症研究的进步与发展,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面对荣誉和夸赞,沈剑粦如是说。
(陈建飞 林小宁)